《秦陇报》因陕甘留日学生意见分歧,仅出一期被迫停刊。《秦陇报》停刊后,一部分陕甘留学生协商,将《秦陇报》更名为《关陇报》继续出版,祖父参与了该报的创刊筹备工作。《关陇报》于光绪三十四年正月(1908.2)面世。同盟会陕西分会在《关陇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创办陕西第一牧场说明书(后附创办简章)》,在该文附录《陕西第一牧场创办简章》中确定祖父高祖宪为陕西第一牧场总理,郑尚真为董事。此时,祖父正与陕西同盟会骨干正着手创办新的旗帜鲜明的反清刊物。
《秦陇报》停刊后,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1908.2.26),陕西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井勿幕(文渊)汲取《秦陇报》的经验教训,建议由同盟会骨干创办新的反清刊物《夏声》月刊。由祖父高祖宪(又尼)、李子逸(元鼎)主办,杨西堂(铭源)、茹卓婷(欲立)、张季鸾(炽章)先后担任主编,在东京创办《夏声》月刊。《夏声》月刊出版至宣统元年八月十二日(1909.9.25)出第九期后停刊,前后达一年零七个月,是北方诸省留日学生创办刊物中时间最长的一家。《夏声》杂志是同盟会陕西分会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实际上成为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机关刊物。与当时同盟会各省分会所发行的刊物如《云南》、《四川》、《晋乘》等并驾齐驱,成为同盟会陕西分会联系各方进步力量的枢纽。
祖父高祖宪先生还集资从日本购回全套纺织机器,在米脂创办纺织厂。后因原料运输等困难,工厂停办。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机器在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1908年下半年祖父回国,任教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以此为掩护,宣传革命,投身于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光绪三十四年(1908)祖父根据同盟会陕西分会安排,在耀县、北同官与米(脂)、延(安)相近之处的庙湾创办陕西第一畜牧场,任总理(场长),兼办党会,郑尚真为董事,邹炎(子良)等协办。畜牧场以养牛羊为名,广招贫民,普行社会民间宣传,实则为革命党人训练武装及往来联络的秘密据点。陕西同盟会的骨干人物 ,经常在此开会,决策革命大计。井勿幕等人曾在此试制炸弹,训练马队。辛亥革命时,陕西民军的炸弹队使用的炸弹,有些就是这里制造的。
创办陕西第一牧场的同时,祖父又筹措资金在西安西大街开办“陕西制革厂”以此为掩护建立联络点,并为将来起义生产军用皮具,储备经费。(辛亥革命后皮革厂归都督府军政司,改名“陆军制革厂”。后由杨虎城的省政府建设厅出资并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归国家资本控制。)
宣统元年九月初一(1909.10.14), 陕西咨议局成立,同盟会郭希仁(时斎)、李良才(桐轩)当选为副议长,祖父及井岳秀(嵩生)、柏惠民(筱余)等同盟会会员被选举为咨议局议员。于是咨议局里有了同盟会的秘密组织,他们利用咨议局议员的公开身份积极从事反清斗争,与同盟会郭希仁(时斋)和新军同盟会骨干张鈁(伯英)策反清军将校,为武装夺取政权组织和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