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勿幕被害——陕西局势风云突变
民国七年(1918)十一月,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率岳维峻、董振武、邓宝珊等部赴凤翔慰劳援陕联军叶荃部,共商“东西合围,南北夹攻”之计。归途经扶风,即为郭坚部刘顺天营截击;至兴平,又遇复降的贾福堂营抗阻。他即命随行部队攻贾,郭坚亦命李栋材营策应。忽接郭坚函,约井勿幕等于二十一日齐集南仁堡,商讨攻打兴平及进攻西安计划。井为了说服郭坚整顿部队,勿再扰民,决定赴会。他终无戒备之心,谢绝岳、董、邓等人陪同的请求,仅带护兵数人,慨然前往。至李营部,被李栋材勾结郭的马弁李新生、任申娃等所枪杀,李栋材急刃勿幕首级,倾率全营渡渭直奔西安,献首级降陈。【10】宋案之后,震动全国的又一桩惊天血案就这样发生了。
井勿幕英年早逝,立即改变了陕西战局,也改变了靖国军和陕西革命的前程,“西北革命巨柱”突然折断,陕西顷刻地覆天翻。噩耗传至三原,靖国军将士痛哭失声,总司令于右任立即呈文上报广州大元帅府,痛陈井勿幕的历史功绩和遇害惨祸,提请大元帅府“……拟请照陆军中将阵亡例给恤。”【11】随后,于右任又迅即发出《出师令》,痛呼:“呜呼,人道之灭绝如斯,义师之责任安在,本总司令为国为友,期再兴南下之师,尔各将士同泽同袍,当百倍四川之痛。布告到时,立即依令进剿,勿延此令。”【12】民国七年(1918)十二月十八日,《民国日报》刊载了由张庆豫撰文的《井勿幕烈士行略》,简述井勿幕生平事迹,道出井勿幕遇难史实:“……靖国军兴,出任全军总指挥,率兵至凤翔,与滇军叶湘实军长联络,归途至兴平县属之南仁村,适有诈降人李栋材,受陈逆指使,以我军某公伪函,邀往会议。公未察其诈,率八人往,遂悉被惨杀,李则函首归陈。时在七年十一月廿一日,乃北政府停战令宣布后五日事也。呜呼,痛哉。”【13】
上述于右任先生的电文、出师令及《井勿幕烈士行略》均确认:井勿幕先生遇难日为公历十一月廿一日,并不是《井先生纪念碑铭》上错刻的十一月廿八日(西安解围日),也不是《陕西省志·人物志》井勿幕传记中推算的十二月廿三日(农历十一月廿一日)。
然而,当时护法运动已经失败,中山先生受西南军阀排挤,被迫于五月廿一日辞职离穗,无暇顾及此事;安福国会选举的大总统徐世昌已于十一月十六日发布停战令(井勿幕遇害前五日);十一月廿三日广州军政府亦发布停战令。于右任无法调动部属,“誓灭国贼,慰我先烈”的誓言,终难兑现。井岳秀到陕北立足刚稳,便开始着手实施胞弟井勿幕制定的“屯田河套,联络蒙古,巩固北边”战略部署,“内以固关辅之基,外以释北顾之虑”【14】。此时井勿幕被害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从精神上将井岳秀一下击倒,使他大病一场。井勿幕被害后,虽然于右任曾有请恤之电、复仇之令,于右任、李根源与林森之间也有多次电文往来【15~18】,但仅是痛惜和义愤,受大局影响,“请恤”无下文,“复仇”未行动,井岳秀只好以一己之力,替勿幕弟报仇雪恨。井岳秀病还未愈,当探知李栋材行踪后,即派张志先、薛玉山等人赴汉口租界缉拿,押解至榆亲刃李以祭勿幕。事后,在给师子敬的信中,井岳秀叹道:“李賊东才,弟派张志先君带弟马弁三人在汉拿获,湖北王督军、汉口杜镇使派弁兵解石庄,山西宪兵司令张君违三派队解榆林,弟已手刃之矣。仇虽復,而幕弟常此终古,伤哉,痛哉。”【19】仇虽復,但心绪难平,伤痛永存。杨叔吉对此曾深为感叹:“勿幕殉难后,崧生手刃其凶手李栋才,掬其心,剥其皮,兄弟之仇,不反兵,崧生有焉。余则愧死,无以慰我仲兄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