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和解休兵”。马英九提出,“两岸不论在台湾海峡或国际社会,都应该和解休兵,并在国际组织及活动中相互协助、彼此尊重”,“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短短几句话至少含4层意思,即:两岸要和解,改变对立状态;到了国际上还要互助,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双方停止“邦交国”竞争,不互挖墙角;相互节省资金,避免浪费资源。主题词一个是“和”,一个是“休”。把“和”作为“休”的前提,以“和解”求“活路”。
二是采取“平衡策略”。坚持“九二共识”,“不武”、“不独”,是在两岸关系上寻求平衡。强调“不改变海峡两岸的现状”,“不制造麻烦”,“不改变军购项目”,既符合美国对华的两手策略,又不触及底线,是在对美关系上寻求平衡。用“活路外交”打“经济牌”,改善岛内经济现状,贴近民情、符合台湾主流民意,还可以为执政赢得筹码,是在台湾民众中寻求平衡。这个“活路”策略,凸显在平衡三方关系中求生存,在创造空间中求发展。
三是坚持“弹性原则”。在“外交”上,马英九与李登辉、陈水扁不同。李登辉“务实”,重视“弹性”,但最后抛出“两国论”,有一种侥幸心理。陈水扁搞“公投”,叫嚣“台独”,有一种赌徒心态。马英九则趋稳妥,即:态度上温和,要和解,不要冲突与“恶性竞争”,努力寻找“互动模式”;策略上灵活,不再以“国家”的名义谋求“参与联合国”、进行有关活动,改为“参与”的原则;身段上柔软,称两岸为“地区”而非“两国”,出访时“不从事与过境不相符的活动”。既讲求“弹性”,也讲究“隐蔽性”。
四是强调“平等尊严”。马英九在“外交”上的4条原则是“尊严、自主、务实、灵活”,把“尊严”放在了首位。后3条在内核上看都是为“尊严”服务。而“尊严”的前提是在国际上享受平等地位,不“平等”就没有“尊严”可言。马推行“活路外交”,积极构建两岸和平稳定的架构,试图在“平稳”中创造与大陆“平等”的氛围。在两岸关系上“寻求彼此可以双赢的平衡点”,变换名称“参与”国际组织,企图在“平衡”中制造与大陆“平等”的条件,进而谋求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
目前看,“活路外交”政策对累积两岸互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对台湾争取国际活动空间的部分同情。但马英九“活路外交”中多次强调的“主权”、“尊严”,则成为其推动“活路外交”政策的最大障碍。 (作者系北京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