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依托多样化生态旅游服务项目,整合多种软资源服务于群众脱贫攻坚。秦巴山区多数贫困的自然村落社区,具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理分布分散、交通相对闭塞、耕种条件较差等特点,实行整村化迁移安置的脱贫手段,在成本相对较高之外还存在社会融入、生计接续、城市发展等诸多问题,而依托于国家公园体系的多样化生态旅游服务项目为其脱贫发展提供了绿色之路。首先,充分发挥原住民对地理环境、野外知识、民族文化熟知的“熟人”特点,鼓励村民结合探险、野外生存、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承担国家公园向导角色;其次,结合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职责,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和转移支付的手段,让对秦巴山区有经验有感情的“老人”承担守林护水保护员角色;再次,在国家公园体系总体规划下,积极鼓励先富起来的有资源、有技术、有能力的“能人”,在政府引导下承担本村旅游服务标准制定、人员培训、服务把控等旅游品味提升事宜,应对全球化、高端化、绿色化旅游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在陕南、陕西乃至全国范围内,全力动员有本事有爱心的“善人”,向国内外推介并投资秦巴山区国家公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