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理论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理论文章

浅析孙中山先生对“女国民”的期盼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9日  人气:
    综观全文,不难总结出:孙中山先生理想的“女国民”需要承担“管国事” 和“理家事”的双重角色。“管国事”是女性的社会身份,“理家事”是女性的家庭身份,而要承担好这两种角色,则需要“受教育”来达成。尤其在女性经受了几千年“愚化”和“奴化”的时代背景下,“受教育”开化了女性的思想,对她们养成独立人格、增强自身能力、参与国家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女国民”思想中还存有保守的一面。比如,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4],只字未提“性别”二字。3月19日,参议院以欧美“尚未见诸实行”为由正式否决了《女子参政请愿案》。4月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公布的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之男子,年满25岁以上者,得为参议员”[5]。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中,党纲删去了同盟会政纲中“男女平权”一条。对于上述漠视女性权益的“政府行为”,女子参政同盟会会员唐群英、沈佩贞等非常气愤,揪打了视“女子参政为无理取闹”的胡汉民、宋教仁等议员。为了调解矛盾,维护党内团结,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指出“男女平权,本同盟会之党纲。此次欲组织坚强之大政党,既据五大党之政见,以此条可置为缓图,则吾文以国家为前提,自不得不暂从多数取决。然苟能将共和巩固完全,男女自有平权之一日。”[6]会后,先生抚慰女界,“男女平权一事,文极力鼓吹,而且率先实行……至党纲删去男女平权之条,乃多数男人之公意,非少数人可能挽回,君等专以一二理事人为难无益也。”[7]孙中山先生这种以牺牲妇女权益来换取党内团结的做法,表现出他对党内封建势力的妥协,不过,先生自始至终都是站在维护女子的立场上的,他提醒女子“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8]而且鼓励她们,“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9]可见,先生一直坚持“男女平权”的信念。另外,先生为孙周太夫人题写祝词曰:“三从四德兮巾帼之英,贫而无怨兮德性廉明,克勤克俭兮乡党贳声,笃信基督兮不慕虚荣,获福无量兮子孙昌盛,耶和华兮嘏寿百龄”[1],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对“三从四德”的肯定,赞赏女子顺从男性。因此,我们应该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孙中山先生的女性观。不过,从整体上看,孙中山先生的女性观还是具有很强的先进性,我们不能“圣化”先生,苛求他脱离其生活的时代境遇。(作者杨洁系民革陕西省直属陕西师范大学总支部党员、刘美涛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M].中华书局,1981.8.
[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二卷[M].中华书局,1982.7.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M].中华书局,1985.4.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六卷[M].中华书局,1985.3.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九卷[M].中华书局,1985.10.
[6]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十卷[M].中华书局,1986.5.
[7]孟庆鹏.孙中山文集 下[M].团结出版社,1997.1.
[8][美]韦慕庭.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M].新星出版社,2006.8.
[9]陈旭麓 郝盛潮 主编.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7.
[10]茅家琦等 著.孙中山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11]李华兴.论孙中山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J].广东社会科学,2001(1).


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当前4/5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