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普遍过着早晨锻炼锻炼身体,中午适当安排会儿午休,三餐非常讲究营养的生活时,于亚男同志过的这算一种什么生活?然而,她是高兴的,她是充实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见到于亚男同志,她总是急火火的,乐呵呵的,笑盈盈的……
随着对网吧监督检查工作的熟悉,对网吧经营状况及环境的掌握,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情况及恶果的了解,于亚男同志意识到网吧监督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查查看看上,更重要的是要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要做大量的解救工作。
这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压力。网吧监督员本来就是义务的,现在,她又自己给自己找来了一些“麻烦的活儿”。随着工作思路的变化,工作方法和工作范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照例进行检查监督的工作外,每天回到家,已经是非常疲劳的她,还要分析研究大量“泡网失足”的案例,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救方案,制定出富有成效的解救步骤和措施。
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和恰当的解救方案及措施,才使得纺织城地区、西安城北、远郊的临潼和蓝田等处,那17位哭着打来电话的父亲、母亲们,如今再也不用流泪了……
就在于亚男同志的网吧监督工作和对“失足”青少年解救工作不断推入纵深的时候,这个从来只顾理解别人、体会别人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人已经开始在研究她了。目前的结论是:她虽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她的细致、耐心、热忱及监督解救的实际效果,表明她显然已经是“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观点的支持者、追随者和实践者。而她仿佛因此也荣幸地摘取到了“戒除网瘾专家”的无冕“百花奖”。现在,于亚男同志的名字连同她整日检查网吧和解救泡网“失足”者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民众的口碑当中,而且是烫了金的……
民革的同志就是这样……
和民革的这些同志相比,我的毅力和耐力,可就要差几筹了。写到这里,已感疲惫,想伸一下腰肢,振一下手臂,透一点空气。推开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幢幢林立的高楼,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很让人感受到一种变化和繁荣;而浮想在脑际的则是,扣石垦壤的愚公,“子承父业”的儿孙和忙忙碌碌的李铠及于亚男,却使人又体会到一种承接和延续……是的,这个世界的变化和繁荣,全赖这些愚公子孙们的努力,他们不断地送走一筐筐恶土,竭力地守护着一片片净土,勤奋地营造着一方方乐土。当然,在数点愚公的这些子孙们时,千万不能忘了下列这些人:王守勤、刘健、梁桂仁、白山虎、李淼、陈秀琴、杨惠东、刘金田……
文章写到这里,本来想戛然而止,留点余地。但是,无奈,鬼使神差似的,总觉得仍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自己,一时还难以收笔。要写,却又因为可写的东西太多,一下子,反而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细细梳理自己的思想,剩下的好像主要也就是感动了!的确,在民革工作,受到感动仿佛是永恒的。民革的这些可敬可佩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创作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来。他们像摧耕鸟、像女娲、像精卫、像愚公,在执着地、忠实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他们总是追求和谐、呵护生灵、弥补裂缝、熨贴不平;他们在充实着民革组织,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塑造着民革精神,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这就是民革的同志们……
这就是曾经感动过我、促动过我的民革的同志们……
(作者刘小平系民革西安市委组织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