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相信时间的力量 一起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3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书籍,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

       一位先哲说过:“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

       最近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东北竞存学校凤翔办学简史》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东北竞存学校轰轰烈烈的办学历程,看到了车向忱、张寒晖等老一辈革命者无私无畏、心系苍生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我把他们艰苦奋斗、联系实际的课程设置、教学生涯有意无意地拿来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相比照。读完后,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是使命。为了这个使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人民教育家车向忱先生,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先生等人,付出了毕生精力。

一生无我,教育救国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被称为“东北甘地”的车向忱曾慷慨激昂地说:“我可不是印度的那个甘地,别人要打左脸,就把右脸也给他。我们可是坚决抗日的。绝不任人宰割蹂躏,去当亡国奴。”掷地有声的话语,流露出一个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1925年,28岁的车向忱大学毕业后,在东北大学附属中学等三所中学任教。他抱着“救国先要救民,救民先要教民”的平民教育救国理想,办起了平民夜校、贫儿学校……

       为了平民教育,他把自己大部分薪金拿来办学。即使家中断炊,被中学解聘,也义无反顾。到1929年,全省共办起城市平民学校41所,农村平民学校200多所,学生人数达7000余人。他用教育教民救民,把一片赤胆忠心献给了人民。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从1936年到1946年,从西安到凤翔,他用两块银元打底,办起了东北竞存学校。自己的薪金不够,就去西安、重庆等地募捐,他的足迹记载了办学的艰辛,彰显着永不言弃的救国梦想。

       竞存学校办学10年,培养革命志士6000多人,有230多人投奔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被称为“国统区的抗大”、“革命干部的摇篮”、“教育界的一盏灯”。

       这盏灯是用抗日复土的决心,舍生忘死的胆略,舍我其谁的血性点燃的,是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穷干、苦干、实干的精神燃烧起来的,是以车向忱为首的爱国者舍弃自我私利,只想为党和中国革命培养得才兼备人才的壮举而照亮后来人的。

       车向忱、张寒晖,一代竞存人,他们执著地坚守“无我”的状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把一生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想到了艰辛辗转也要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想到了从青春到白发的敦煌女神樊锦诗,想到了数十年间为千余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的张桂梅,想到了和风沙作斗争的塞罕坝一代又一代的造林人。

       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我们教育人、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领袖。

教书育人,为国育才

       东北竞存学校是一所既普通又与众不同的学校,因为它不仅担负着向青少年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任务,而且它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担负着培养革命新生力量的任务。

       车向忱从培养抗战救国新生力量出发,把学习文化知识和培养革命战士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育学生明辨大是大非,认清敌我,把一个个青年学生变成革命的坚强战士。

3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1/3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1153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88号。民革陕西省委会办公室:029-63903203;
民革陕西省委会组织部:029-63903205;民革陕西省委会宣传部 :029-63903206;
民革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 029-63903208;民革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029-63903209;

邮编:710061    传真(自动):029-63903213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