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上初中那会儿,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变化。进餐馆尝尝鲜再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不同的餐馆可以吃到不同的美味。
到我上师范时,随着生活的富裕,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肯德基麦当劳等纷纷进驻,大家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
工作后,大家的饮食习惯又进一步转变,由原来的饱餐型、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开始寻求健康主题,对水果、蔬菜极为重视;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总之,什么食品搭配有利于健康,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大鱼大肉的土豪吃法已渐渐被人们摒弃,科学膳食和养生概念开始大行其道。之前因粮食短缺而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也一跃成为健康食品,重回到餐桌上并受到追捧。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多样性,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健康精致。
如今,需要粮票、肉票的日子早已远去,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只要拥有一个手机,就可以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自助点餐、智能收银等也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线下消费的风景。大到五星级饭店,小到路边小摊,消费者不掏钱,商家不收钱,随处可见人们掏出手机,扫码付款。人们享受着由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方式,只需要轻松一点,就有外卖小哥给你安心送到家门口。曾经网友的戏言 “最了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妈,而是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了现实,点外卖俨然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回望,可以发现,近100年来,我们每家每户餐桌上的变化、我们每个人味蕾的记忆,就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饥肠辘辘到味蕾挑剔,再到健康饮食,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变迁。我们的餐桌成为历史的符号,记录着发展变化,承载着时代记忆。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说明新中国的发展速度,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不断的奋斗中取得的,这是任何一名普通老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不仅实现了从贫穷到基本解决温饱、到奔向总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华民族同时也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封闭、缺乏活力到富强、文明、开放、充满生机的历史巨变。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幸福感会继续在舌尖上流转。同样,这样的幸福依然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实现。“民以食为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五千年的情结。“吃得更好”,就是我们对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奋斗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用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民革宝鸡市陈仓区总支 李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