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精心做好饭后,都要喊两个孩子快来吃饭,还不忘 叮嘱孩子们要多吃点,不要浪费。可是,孩子们却胡乱吃两口,就说吃饱了,跑到一边去玩了。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因家里穷,每次妈妈做的粗茶淡饭,我们姐弟三人总是抢着吃,而且吃得有滋有味,就这,还是限量的,不能每次都吃得饱。这一晃就是20多年过去了,家里的吃穿都不愁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可是,小时候和兄弟姐妹们抢着吃饭的那种滋味却很难再有了。
从1921年到2021年,在这100年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胜利走向辉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巨大改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件件与吃有关,人们对于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自家餐桌上的变化。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吃草根挖树皮,甚至吃裤腰带的故事,让现在的人们感觉不可思议,各种野菜都是珍贵的粮食,白面白米恐怕是最大的梦想。
据家里老人回忆说,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能吃饱肚子是最奢侈的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被战争和掠夺破坏得满目疮痍,社会生产力低下,吃饭是个大问题。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老百姓吃的都是些杂粮粗面。
而到了父母那一辈,经济在发展,生活在改善,经济发展慢慢地迈上了正轨。只是,这个时候的物质依然较为匮乏,吃饱吃好仍然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过年为了买到食物,常常天不亮就得去排队,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还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
妈妈说,六七十年代,因为物资匮乏,小伙伴之间有常分享的零食就是自家炒熟的玉米粒,抓一把放在口袋,能吃上一整天,那开心劲儿不亚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零食时的兴奋程度。像苹果这种新鲜水果,更是过年的时候都难以吃到的稀罕东西,糖果和饼干更是孩子们的奢侈品。现在看来略显粗拙的饼干,在那个年代却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不仅能够在年节中登堂入室,至其包装纸与包装盒也会被孩子们收藏起来。
1985年,国家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作为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80后”一代,虽然无缘亲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轰轰烈烈,但不可否认,我们一直生活在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福利。老百姓的餐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品种渐渐增多,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1988年党中央提出贯彻执行“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统筹解决。让我出生就可以拥有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过年时,门口放一挂鞭炮,筵席就正式开始。年夜饭也丰富了,卤味拼盘、糖醋排骨、油焖大虾、老母鸡汤、八宝饭、还有图个好兆头的年年有“鱼”,或清蒸或香煎,或水煮。再也不是父母辈那时,过年能吃一个苹果就无比珍贵的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