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五一口号”。“五一口号”发布后,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进行了认真思考,同时做出了英明的决策。明确宣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创立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这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同民革团结合作历史中光彩夺目的篇章!
今天,我们对“五一口号”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多党合作独特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70年中,民革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切实提高履职水平。
民革党员的一言一行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自己,援藏民革党员殷艳容等一批优秀党员成为民革宝鸡市渭滨区党员学习的楷模。殷艳容1968年出生,民革渭滨区三支部党员,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影像技师,从事影像工作20余年,工作中过硬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病患的信赖与敬重。2017年5月,殷艳容一行5人的医疗援藏队向西藏改则县出发。改则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气候干旱,多大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和“西藏的西藏”的称谓。殷艳容说:半年的援藏工作经历,是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增长了我的才干,提高了我的素质,特别是锻炼了我在艰苦复杂环境下工作的能力,更深的理解了汉藏一家,民族团结兴华邦。
70年中,民革基层组织在各个总支的领导下,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弘扬优良传统。
8年前,一个叫陈胜越的名字在民革渭滨区党员中被熟知,知道并认识陈胜越源于民革渭滨区总支的倡议书,倡议书中写道:陈胜越同学初二时因爸爸患脑瘤病逝,妈妈又查出癌症,不断化疗,家庭很困难,倡议全体党员们捐款,资助孩子上完大学。2016年陈胜越如愿考上渭南师范学院。如今,每年民革渭滨区总支的每一个支部、每一位党员已经把捐助陈胜越上完大学当作一项自觉的工作,党员们100元、500元、1000元等捐助保证了陈胜越同学如期完成大学生活。民革渭滨区全体党员的浓浓爱心,组织的爱意深深感染着陈胜越。陈胜越说:“是庞主席和这些叔叔、阿姨、伯伯和大妈的关心和帮助,教会我懂得感恩,我一定会用我所学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
70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下,伟大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民革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在精准扶贫攻坚路上不懈努力,履责尽心。
民革渭滨区第二支部入党积极分子杨红梅在精准扶贫中带着情义,善于动脑,找准穷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杨红梅的扶贫对象是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孙家庄村十组的李新民和二组的孙应召,李新民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杨红梅了解到,李新民原来在村里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由于后来身体残疾,才造成了他家庭的贫困,于是杨红梅不光是节假日带着礼物去家里慰问、而是一有空就撇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跑几十公里去李新民家里跟他唠家常,日子长了李新民的心也慢慢敞开了。原来李新民家里种了150多株核桃树,由于缺乏管理需要重新嫁接,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费钱便一直撂着,杨红梅经过仔细核算,如果将这150株核桃树重新嫁接,有了收益后就可以让他们家摆脱贫困,建议提出后让杨红梅没有想到李新民坚决不同意重新嫁接核桃树!经过做工作、讲利弊,和李新民畅谈,树立了他抛弃懒惰的思想,又多方奔走,落实具体事项终于在今年春天完成了,杨新民家的150株核桃树重新嫁接。二组的孙应召,儿子患有精神病,她本人一直在外面打工不方便照顾儿子,去年也通过种种努力给她在村里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在家门口工作她就能工作照顾儿子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