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合作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又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就国内来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显得尤为必要,其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它既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它是一个整体系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精神依托。如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国之四维。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都要求建立一种主导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核心价值体系,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为此,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概念,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主导性、现实性、包容性、超越性和开放性(也有理论读物将其概括为主导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第一,主导性是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权利,但这种选择受一定核心价值观所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反映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主导性。
第二,现实性是指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西方现实主义文化、台港澳文化、及传统历史文化等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科学解答,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第二,现实性是指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西方现实主义文化、台港澳文化、及传统历史文化等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科学解答,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第三,包容性是指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中西方错误和低俗的社会价值观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
第四,超越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一般价值体系的哲学概括和理论升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其中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第四,超越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一般价值体系的哲学概括和理论升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其中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