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近不惑,在单位是主要领导,人少事多,年终任务又重,很多工作必须亲力亲为,在家里有读初中的儿子和正处于孕期的妻子需要照顾,他恨不得自己可以长出三头六臂,因为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完成,那就是作为陕西省代表队的一员参加民革中央组织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纪念民革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题库涉及统战、党史、党章、中共十九大、民革十三大等七个方面的内容,749道题目,背诵量可想而知。他相信“时间挤挤总是会有的”,于是休息时间全部都用来备赛,即使在妻子孕早期住院陪护期间,他还在背题,妻子调侃地说,如果孩子出生了小名干脆就叫“竞赛”。他要求自己必须达到一念题目开头几个字便能说出答案,这个近乎条件反射的程度。题目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和因为频繁翻动,翻烂的几套题本就是最好的见证。他,就是渭南市华州区一名普通的民革党员——王辉。
她,是单位主要业务科室的科长,说是科长其实全科只有她一人,时值年终,事情一件接一件,考核一个接一个,经常都不能按时下班;在家里,她是一个12岁男孩的妈妈,六年级男孩正是淘气又任性的年纪,也是小升初的关键期,时刻需要提醒和关注。9月底已经确定她作为陕西省代表队的一员参加民革中央组织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纪念民革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70年代人的特质就是“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绝不轻言放弃。题库发下来了,她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攻克,一道题目一道题目地消化,终于完胜了749道题目。接下来就是要强化记忆,她专门给手机上下载了文字转化成语音的软件,将所有的题目都转化成语音,开车的路上在听,在超市购物时在听,打扫卫生时在听,做饭时在听,睡觉前也在听,全家人一块听,听到最后儿子都明白了中共十九大和民革十三大是什么。她,就是渭南市民革直属城东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吴笛。
1月12日,吹响结集的号角。赛前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没有时间集训,于是就格外珍惜火车上的5个多小时,这5个多小时成为了唯一的一次难得的磨合机会,互考互背把所有题目全部“扫荡”了一遍。晚上,预备会开过之后,队员们又在一起制定了竞赛战术,决定由王辉作为主要答题选手负责必答题和风险题。
1月13日,吹响冲锋的号角。复赛陕西队第二组上场比赛,几轮过后,陕西队与江西队比分持平,只能进入加时赛决定小组直接进决赛队伍,究竟哪只队伍能顶住压力,脱颖而出,经过五道抢答题环节,江西队以小组第二名的成绩入围决赛,陕西队还要再打一场攻坚战——附加赛,才能决定去留。下午4∶30,附加赛在陕西队、福建队和浙江队三支队伍中展开,十道抢答题,如白驹过隙,机会稍纵即逝,最终陕西队与浙江队花开并蒂,双双进入决赛。
1月14日,吹响胜利的号角。早上,队员们都没有吃什么早餐,也没有喝水,因为大家都知道,适度的饥饿可以保持头脑的清醒。赛场上,队员们沉着应对,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抢答题是最考验能力和胆识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结束时,陕西队已跃居全场第二名,对战题和风险题环节没有任何失误,第二名的成绩已经毫无悬念。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辉作为陕西代表队主答选手,做到了对答如流零失误,被授予最佳风采奖。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作为民革党员,王辉、吴笛从渭南市统战知识竞赛到民革陕西省委会知识竞赛再到民革中央知识竞赛的赛场上,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高,用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诠释了“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中山精神,展现了新时期民革党员的傲人风采。(民革渭南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