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地方快讯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新闻 > 地方快讯

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为秦岩、王静整理的濒危传统京剧剧目一书题写书名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08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京剧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自诞生200多年以来,曾涌现出如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尚小云、周信芳等十几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以及不计其数的艺术家,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但这门国粹京剧艺术因为诸多因素在历史的传承中流失掉相当多的一部分。1989年出版的《京剧剧目词典》记载有5300多出,曾经出现在舞台上经常上演的大约有3000出,这在世界范围内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地方戏不能比拟的。时至今日,全国各大院团加在一起能够上演的剧目,剧统计不超过120出。

1949年前的京剧老艺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戏班出于市场生存和竞争的考虑,都有各自独有的剧本(即“秘本”)。班主也只给“单头本”,即这一个角色的唱词和对白,全剧的“总讲本”班主是秘不示人的。许多老艺人视“秘本”如珍宝,这些本子绝不外传,更不允许演员抄录,否则演员将会受到重重的杖责或惩罚,全部唱词必须全部记在演员脑子里。而一大批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老戏曲人,几乎都不会使用电脑、录音、录像设备,使得个人手中一大批曲目及戏曲艺术的文献、史料没能及时得以保存。随着他们的相继离世,那些艺术瑰宝也随之消亡。

原陕西省京剧院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筠蘅、王熙苹夫妇生于1933年,自幼学戏。1951年,两人曾分别在山东、上海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义演。19548月,受时任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之邀,二人赴疆,加入军区京剧院。1965年,经时任陕西省委舒同书记亲自批准,院长尚小云批准,调入陕西省京剧院工作。“文革”期间,在造反派的监视下,夫妇两人心痛地将两大箱子书和剧本被拉到收购站,二分钱一斤,卖了40元。四百余出传统戏,全部被焚毁。

民革省直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支部党员秦岩、王静,从2018年开始,将王筠蘅老先生自幼年时期,通过记忆、偷录、誊抄、改编保留下来的几十出濒临失传的剧目或秘本手稿,逐字逐句分辨、打印,其中部分手稿已经残破、字迹缺失。这些大部分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京剧辉煌期的作品。有的是流派代表剧目钩沉。从未被整理,更没有出版过。

经过数次与两位老先生校对、修订,重新改编,去除了剧中不健康和消沉的唱词,使之突出了“忠孝仁义爱”的成分。终于整理出诸如荀派名剧《埋香还香》(全本)、黄派秘本《春秋配》、失传剧目《父子忠烈》《黄鹤楼》《借赵云》26个剧本,25余万字的书稿整理后的剧本去芜存菁,增加了唱腔板式、角色行当、服装扮相、身段把手、舞台调度以及锣鼓经等。较忠实、完整地保存了名家流派舞台演出的全貌。

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得知后,欣然题写书名《中国传统京剧濒危剧目秘本辑录》,并给秦岩、王静二人题词“挥洒毫为中华国粹明德立传”。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仅有剧本、唱腔音乐或表演录像,是不能让继承者完全展现出来,很多需要老艺术家口传心授的“史与艺”等,也是构成传承一个剧种、一个曲目的重要元素。

为此,秦岩、王静又从王筠蘅、王熙苹两人从艺、说艺、传艺的近百篇文章中。归纳、整理成“谈艺说戏”“似水流年”“梨园逸事”“薪火相传”四部分,计25万字的《谈史说艺话梨园》,其中一些文章为口述录音和手稿札记。为陕西京剧的研究者继承历史遗产、了解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陕西京剧之路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补充资料。希望这能成为陕西京剧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书稿已经校对完成,他们又开始组织整理文中插图及大量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老戏单等。

民革省直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支部在张宁主委的领导下,把关注陕西文化、艺术和旅游建设作为支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2页  [1] [2] 下一页 当前1/2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1153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88号。民革陕西省委会办公室:029-63903203;
民革陕西省委会组织部:029-63903205;民革陕西省委会宣传部 :029-63903206;
民革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 029-63903208;民革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029-63903209;

邮编:710061    传真(自动):029-63903213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