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是民革的特色领域,长期以来,活跃在全市各地的民革法律工作者以浓烈的为民情怀,将法律服务工作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地体现在基层一线,为基层治理和法制建设贡献了民革力量。
王艺霏是民革省直新城支部的一名党员,也是一位律师,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她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性事务,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治理法治化,助力基层和谐。
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福邸铭门社区,有一支备受赞誉的矛盾调解团队——“和之舟”矛盾调解公益志愿服务队,这支服务队就是由王艺霏等人倾力打造,为该社区提供法律、心理等公益性服务已有四年,用法理与情理巧妙化解了不少棘手纠纷,充分展现了民革党员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福邸铭门社区成立于2021年,由原秦川社区和一个商品房小区组建而成。虽然是个新社区,但社区的整体情况却比较复杂。秦川社区是厂矿家属院,居民多是几十年的老邻居,时有邻里纠纷,而商品房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也存在矛盾。对此,社区党委书记蔺倩在社区成立之初,与同事走访调研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就由街道办牵线搭桥,通过民革党员马梅、王艺霏召集了11名律师与14名行业代表,组成“和之舟”专业调解团队正式入驻社区矛盾调解中心。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王艺霏,凭借专业知识,结合法律、基层实际情况,倾情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
“和之舟”调解团队部分成员
福邸铭门社区21街坊小区有一对特殊邻里,他们上下而居。楼下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王阿姨多年来独自抚养照料重度残疾的女儿;楼上则是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刘阿姨十余年独自照料偏瘫的残疾爱人。王阿姨的女儿对于噪音较为敏感,易造成病情波动,而刘阿姨长期在家照料老伴难免产生噪音,王阿姨对此很有意见。十多年来,双方曾多次发生争执,激动的时候甚至动手推搡。在社区工作人员处理无果时,王艺霏参与到调解中,先以背对背调解方式,从法律、心理、情理角度进行沟通,在双方有调解意愿后再面对面交流,最终化解了多年积怨,握手言和。
像这样参与化解居民多年矛盾的事迹,王艺霏还有很多,不仅在老百姓中传为佳话,也为广大民革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民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使命。”王艺霏说,在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中,她将继续发挥业务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团队成员以法治为引领,以调解为手段,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入驻福邸铭门社区矛盾调解中心以来,“和之舟”团队共调解处理矛盾180余件,开展知识讲座5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120余次,线上宣传5000余次,真正成为邻里纠纷的“润滑剂”,社区和谐的“守护者”。2024年以来,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多元的法律服务需求,团队开设了直播项目。全年开展直播32场,观看人次达3000余,通过线上直播解决15起矛盾纠纷,覆盖群体7600余人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调解效率,还扩大了服务范围,实现了人才与科技赋能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