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汲取“枫桥经验”在治理中的实践智慧,探索校园矛盾预防与化解的创新路径,5月15日至16日,民革陕西省委会妇委会联合西北政法大学组成调研组,赴浙江省义乌市、诸暨市开展“校园矛盾预防与化解‘枫桥模式’”专题调研。

浙江义乌作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拥有成熟的市场体系、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且可借鉴的经验;诸暨市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在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全国标杆性实践,尤其在校园安全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场景中的创新模式,为校园矛盾治理提供了直接参考。

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绣湖中学、综治中心及诸暨市检察院、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及明德小学等地,通过实地考察治理场景、与一线教师、校园安保人员、司法工作者等展开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两地在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法治教育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实践及数字化治理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调研组认为,义乌与诸暨的实践充分彰显了“枫桥经验”在不同治理场景中的适配性与生命力。在治理理念上,两地均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导向,将矛盾预防端口前移至校园日常管理,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思维转变。在机制创新上,通过“党建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架构,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起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的治理共同体。在技术赋能上,两地均依托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实现矛盾纠纷的精准识别、智能分流与动态跟踪,推动基层治理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型。
两地实践不仅为校园矛盾预防与化解提供了立体化解决方案,更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普适性参考价值。

调研组表示,此次调研是“枫桥经验”在校园治理领域的一次深度实践探索。义乌、诸暨的实践为校园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法论,其普适价值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更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参考样本。下一步,调研组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总结吸收先进经验,紧密结合陕西地域特点与治理需求,系统提炼“枫桥经验”本地化适配路径和模式,推动形成"理论总结—方案设计—实践应用" 的完整转化链条,研究制定契合陕西实际的社会治理与校园治理具体方案,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务实举措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充分彰显民革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