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北怎么发展?陕西有什么比较优势?民革如何助力?——围绕这些问题,日前,民革陕西省委会邀请民革党员中的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一带一路”西北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一带一路’表面看是经济的问题,实际是政治和法律的问题,表面看是西北的问题,实际是中国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司法平台。”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副教授张西安这样说。
长安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樊建强列出了陕西拥有的包括区位、交通枢纽、工业体系、教育、能源等在内的比较优势。
“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如何发展,不仅要看到比较优势,更应关注到比较劣势,尤其在机制、制度的创新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只有优劣势形成有机的结合,陕西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长安大学杂志社社长孙守增在发言中说。
陕西省统计局服务业处处长张虹说,陕西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经济开放度一直较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对外开放经济的完整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随着“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的逐步规划、启动和推进,将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是我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必将为陕西经济开放度低的瓶颈制约提供新契机。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管理与创新服务平台主任单英骥提出在陕建立国际资本交易中心的建议。他说,“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与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合作平台,整体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日益显现,由于在沿线地区缺少国际性市场化资本资产管理机构,可能导致建设投资效率与带动效果持续边际弱化,影响“一带一路”的战略步伐。应通过设立国际资本交易中心,使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层次金融框架与系统化金融工具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与区域国家协同发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白中伟说还要继续深化对“一带一路”性质的认识、积极开展西北区域区史区情的资料收集和初步分析研究、摸底整合陕西目前的研究成果,梳理重大而具体的问题。
西北大学经管院副教授吴丰华说西北省份间还要加强沟通,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一带一路”联席会议,强化资源要素聚集,开展能源、资本合作,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一带一路”知名度。
“感谢各位就‘一带一路’西北发展特别是陕西发展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一带一路’西北发展问题是民革中央所确定的2017年度重点调研课题,配合民革中央做好该课题的调研,为陕西民革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在座谈会即将结束时,民革陕西省委会主委李晓东寄语与会人员:“下一步,省委会还将成立调研组,希望民革的专家们能发挥特长,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相关活动,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力争拿出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为民革中央关于“一带一路”西北发展问题的调研做出陕西应有的贡献。”
三个小时的座谈会,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会议结束时窗外已华灯初上,折射出陕西民革党员积极参政议政的浓烈情怀。(焦洁)